欢迎来到开云网页版,ios/Android通用版APP
开云网页版,ios/Android通用版APP
招生热线 15324712108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校资讯 > 职教动态

职教动态

教育部要让职业教育“有盼头”:职教高考扩大、推动中职就业与升学并重

发布时间:2022-03-03    来源: 职业院校招生网    微信分享
2月2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情况。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介绍了2022年职业教育重点工作任务和总体思路。

陈子季指出,2022年,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改革攻坚的关键年。教育部将聚焦“提高质量、提升形象”这两大任务,落实好“三个文件”,推动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从单纯“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使“职教高考”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特别是职业本科学校招生主渠道。

  • 推动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

       从单纯“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

发布会上提到,当前,中职教育主要存在办学定位不适配,办学规模大而不强,办学条件缺口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今年教育部着重抓四件事。

一是调整定位。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推动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从单纯“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抓好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升学教育,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扩大贯通培养规模,打开中职学生的成长空间,让中职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

二是优化布局。通过撤销、合并、转型、托管、土地置换、集团办学等措施,整合“空、小、散、弱”学校,优化中职教育的布局结构。

三是落实达标。会同相关部门实施“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全面核查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现2023年学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

四是培育示范。会同相关部门实施“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集中力量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和品牌专业,示范带动中职教育质量总体提升。

陈子季表示,教育部想通过这些工作,用3到5年时间,建成1000所左右的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示范带动中职教育整体管理规范、质量合格,引导学生家长理性选择。

  • 扩大职业本科、职业专科学校通过“职教高考”招录学生比例
发布会还提到,要使“职教高考”成为高职招生主渠道。自2013年教育部印发《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来,山东、江苏、江西、四川、重庆、福建、安徽等地已经对“职教高考”进行了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经验。
据介绍,今年,教育部将在总结地方实践经验基础上,完善“职教高考”的顶层设计,更好地发挥“指挥棒”的作用。将加强考试制度和标准建设,确保考试严谨有序、安全规范、公平公正。优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结构比例和组织方式,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扩大职业本科、职业专科学校通过“职教高考”招录学生比例,使“职教高考”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特别是职业本科学校招生的主渠道。

同时,推动建立省级统筹、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职教高考”制度,改善学生通过普通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问题,中考分流压力和“教育焦虑”得到有效缓解,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培养模式基本形成。

  • 落实“三个文件”

          要让职业教育“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

据介绍,教育部要从类型特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改革、打造品牌等方面,抓实抓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同时,要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让学生家长选择职业教育,让用人单位依靠职业教育,逐步形成“上学选职业学校、技能提升找职业学校”的社会氛围,树立职业教育的好口碑。
“总之,就是一句话,要让职业教育‘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陈子季表示。
陈子季介绍,今年教育部将把狠抓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和《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三个文件作为头等大事。
  • 坚持不懈抓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落实。教育部将坚持加强部门沟通、加大制度供给,逐个疏通制约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层次障碍,逐项落实“职教20条”提出的各项任务。

  • 强力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落细落小。教育部将压实地方和学校主体责任,指导各地各校落实好承接的任务和项目,对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并作为考核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和遴选职业教育领域新一轮重大改革试点项目的重要参考。

  • 创新机制推动《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落地生根。教育部将一方面压实地方主责,提出定量定性相结合指标,确保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精神不衰减、不走样;另一方面,深化和扩大部省共建职教高地,激发地方改革活力,逐步形成“一省一策”“一市一策”“一县一策”“一校一策”的工作格局,并及时把地方出台的好政策、形成的好经验,提炼转化为制度规范。

相关新闻